原標題:第29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在北京舉行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阮明藝):第29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近日在北京舉行,為期5天的比賽里,來自全國各地的選手們展示了自己科技創新活動的最新成果,並以此為平臺,互相交流學習。
  23日,在北京園博園的主展館,由中國科協、教育部等聯合主辦的第29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各組選手向評委和各國代表展示了自己的最新發明,成果涉及諸如生物學、工程學、化學等學科。各種奇思妙想,多樣的發明創造,讓人目不暇接,腦海中都是由這些最新發明組成的未來生活場景。來自廣州市執信中學的龍圓正,希望在這幅未來圖景中,讓我們日常再熟悉不過的液晶材料變身醫療用品。
  龍圓正說:“我的項目是大分子液晶的合成與它的複合膜的製備以及生物效應的探究。有可能會被應用到日常的醫療技術中,比如手術的縫合以及某些膜的替換。(因為)我瞭解到,我們的細胞膜是有一種液晶態的結構的,所以我就想有沒有可能把我們日常的液晶作為一種原料來製備一種生物材料。比賽之後,希望經過更多的研究,有可能把這個真正做成醫療用品的原料。”
  而來自上海華師大二附中的沈伊茜則是從較為理論研究的角度出發,對數學中凸四邊形的外接橢圓進行了探究:“(我)研究了凸四邊形外接橢圓的一系列的性質,比如中心的軌跡、覆蓋區域、最小面積等等,還將結論推廣至一般的圓錐曲線,還涉及到一部分凹四邊形的情況。(我)就是想到一個問題,是不是任意的四邊形都存在外接橢圓呢?經過證明,只要是一個凸四邊形就一定存在外接橢圓,而且是不唯一的。所以我就想它的活動範圍是多少,有沒有哪些比較好的性質。因為橢圓的話在生活中也比較常見,在醫學上也有涉及,比如細胞它就是個橢圓型,所以也在考慮這方面的內容。”
  除了上面的這些,選手們還帶來了更接地氣的研究項目。昆明市第一中學的唐明鑒和昆明市第十中學的李建業研究的就是我們平常百姓廚房裡常能看見的甜椒。
  李建業和唐明鑒說:“我們的項目是甜椒的傳粉觀察。(因為)甜椒是由熱帶引種來的水果,傳過來的甜椒存在多花少實的現象,加之生產技藝有限,所以它的價格普遍較高。而且傳粉是甜椒從花開放到果實的最重要的一個過程,所以我們對它的傳粉進行了深入研究。”
  “(雖然)我們的這個研究比較基礎,但是希望能在未來為它的提高產量提供參考。”
  本屆科技大賽的項目作品不僅僅限於關註純粹理工科範圍內的內容,還對將最新的科技成果運用到社會科學領域作出了嘗試。柳州的張嘉容關註的就是廣西山歌的傳承:“我的項目是關於廣西柳江山歌在城鎮化建設進程中傳承現狀的分析及對策。我們的研究發現柳江山歌的傳承出現失去連貫性的問題。於是我們提出了一些設想,並且做了網站和動畫,讓它來實現一個架構平臺,向群眾推廣。(評委)還建議我們數據擺的更多一些;接下來的發展可以更多元化一些,未來還可以做類似APP這樣的東西,擴大群眾基礎,讓更多人來認識我們山歌,喜愛我們的山歌。”
  最後,張嘉容還給我們唱了一段她自己重新譜詞的山歌《贊柳州》。
  像上面這樣有意思的發明創新,在本屆比賽中還有許多。現在,每年的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都會有約1000萬名的青少年參加,最終選拔出500多名的青少年科技愛好者進行決賽,成為中國國內面向在校中小學生開展的規模最大、層次最高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動。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副主任樓偉表示:“每個項目都是經過了很長的時間的,少的一年,多的兩三年,這樣辛苦來付出,所以孩子對科學的這種興趣(和努力),我挺感動的。(進一步)激發孩子的興趣,讓孩子根據他自己的關註點、興趣點來做是我們今後探討的方向。”
  據瞭解,大賽組委會還將選出優秀的科學研究項目參加國際比賽。在今年的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上,就有來自上海、北京、河南的5名學生憑藉5個創新項目,獲得了包括兩個學科一等獎在內的7個獎項,讓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成為了展示青少年科技創新最新成果和選撥優秀人才參與國際交流的最佳平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u97yulrg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